个人简介
  • 赵老师
  • 太平洋保险
  • 所在地区: 甘肃省平凉市
  • 联系方式:4008454142
  • 关注我:
    微信
央视报道+301医院专家发声:干细胞成唯一可逆转糖尿病病程的生物疗法
2025-10-23  

大家好,我是一梦悟空,欢迎来到大白话科普细胞疗法的《悟空说细胞》,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我吧!多听悟空说细胞,少把智商税来交。

细胞生命科学

悟空说细胞,科普细胞生命科学。多听悟空说细胞,少把智商税来交。

949篇原创内容

公众号

 前  言 

一向被视为“慢性病之王”的糖尿病,难治、难控、反复,是全球医学界的顽疾。然而,央视《生命线》的一则报道,让无数糖尿病患者眼前一亮——301医院母义明教授指出:“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技术,是目前所有降糖方案中唯一能针对糖尿病核心机制、逆转病程的治疗方法。”这句话如同在沉寂的糖尿病研究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。

,时长17:53

过去几十年,医学努力的方向几乎都停留在“控糖”,而非“治糖”;如今,“逆转”一词的出现,让希望重新点亮。干细胞疗法究竟凭什么能挑战糖尿病的命运?它又是否真的能改变人体胰岛功能的结局?

 01 传统控糖的困局:为什么药物和胰岛素治不好糖尿病 

糖尿病的核心问题,并不只是“血糖高”,而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持续衰退。无论是口服降糖药,还是胰岛素替代疗法,本质上都在“替身体干活”——帮助降低血糖,却无法让胰岛自身恢复功能。更严峻的是,长期依赖外源性降糖方案,会让胰岛细胞进一步“懒惰化”,形成恶性循环。

数据显示,中国约有 1.4亿糖尿病患者,其中超过九成是2型糖尿病。患者在病程中往往经历“药物控制期—胰岛素依赖期—并发症期”的不可逆过程。每年因糖尿病导致的肾衰、失明、截肢病例居高不下。正如《柳叶刀》(The Lancet)的一篇综述指出:目前所有药物均未能显著改善β细胞再生或胰岛结构恢复。换句话说,传统手段顶多延缓病情,却无法“修复病根”。


也正因此,生物医学界开始将目光转向“再生医学”——希望通过细胞重建、组织修复,从根本上重启人体自愈系统。干细胞治疗,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。

 02  干细胞疗法:让胰岛“重生”的科学逻辑 

干细胞,被誉为“医学界的种子细胞”。它能够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,包括胰岛β细胞。间充质干细胞(MSC)疗法的研究显示:这些细胞可通过分泌生长因子、调节免疫反应、改善胰岛微环境等途径,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与再生。

▲流程图说明了用于meta分析的合格临床试验/研究的识别、筛选和选择。

在《Stem Cell Research & Therapy》2023年的一项Meta分析中,研究者汇总了全球超过600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,结果显示:

  • 接受MSC治疗的患者平均HbA1c下降 0.8–1.2%;

  • 空腹血糖下降幅度约 20–30%;

  • 40%患者在半年内减少胰岛素用量,部分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恢复。

这意味着,干细胞不仅是“辅助控糖”,而是在“重建胰岛”。母义明教授的团队在301医院的实验也验证了类似结论:干细胞可改善胰岛血流、抑制炎症反应,使受损细胞重新具备功能性代谢能力。科学上,这被视为“从功能修复到结构再生”的跨越。

 03  医学实践与未来方向:中国方案的崛起  

相比欧美国家的早期探索,中国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起步虽晚,却进展迅速。301医院、解放军总医院、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机构,已建立规范化干细胞制备与输注体系。母义明教授团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初步临床观察发现:约70%的患者在3个月内血糖波动显著减小,胰岛功能指标HOMA-β提高超过25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在停药3个月后仍维持较好血糖稳定。


央视《生命线》的报道,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权威传播。节目指出,这项技术有望成为首个针对糖尿病“病程逆转”的生物治疗方案。当然,研究者也强调:干细胞疗法并非速效“神药”,仍需严格筛选患者、规范操作流程,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、营养管理等综合方案。

▲干细胞移植对胰岛素(IU/kg/天)需求量的影响

从国家政策层面看,2024年国家卫健委已将干细胞研究列入重点发展领域。产业链正加速形成,从科研转向临床转化,这预示着未来10年,中国或将成为干细胞糖尿病治疗的全球创新中心。

 04  从“控糖”到“治糖”,医学的未来正在到来 

糖尿病的可怕,不在于它致命,而在于它“无解”。而干细胞疗法的出现,让这道封闭的门,终于有了一丝缝隙。正如母义明教授所说:“我们要做的,不是让患者依赖药物一生,而是让身体重新学会健康。”

这不只是科技的突破,更是医学理念的转变——从“控制疾病”,到“重塑健康”。

当传统药物在尽头徘徊,科学的未来,已悄然打开另一扇门。也许,糖尿病不再是终身疾病,而是一场可以被逆转的旅程。

本公众号所有文章旨在宣传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,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医疗指导。